顯示具有 仁波切的传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仁波切的传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希哦瓦行者篇-4

祈愿法会第五天第二座法,接续着尊者示现涅盘,法王提到了寂光尊者以及密勒日巴尊者的其他弟子们尔后的成就...

截录自大宝法王官方网站 第二十七届祈愿法会第五天日志


(来自大吉祥寺大殿的壁画,2009年摄)

尊者每次要遇见他的徒弟的时候,多是先由空行母事前授记。譬如他遇见寂光的时候,事前就在梦中授记。

尊者有两大弟子,一个是如日轮一样的仰妹达波冈波巴,一个是如月轮一样的贡通惹琼巴;另外有如明星一样的雁总顿巴菩提胜王、寂光惹巴、色问惹巴、喜惹巴、炽贡惹巴、佛护惹巴,一共八个如星的弟子。又有现贡惹巴、领贡惹巴、妹贡惹巴、咱铺惹巴、卡琼惹巴、若琼惹巴、倒贡惹巴金刚自在、觉贡惹巴打马纲、觉巴甲普、领各下惹哇、罗顿格顿、觉顿释迦古那、则顿札喜巴等十三个亲近的弟子。

心子冈波巴及最后五个亲近弟子都是出家比丘。大女弟子有雅龙的萨来娥,错思的惹琼玛,宝地的罢打玛,和尊者的妹妹琵达四大弟子。其他还有二十五个得究竟成就的女弟子,结波惹巴等如星(此处所谓「如星」乃指低于日、月,所谓如日,如月,如星也。)弟子;得见实相自心本来面目,得不还转地者,为数一百。得殊胜觉受暖相增长之弟子108。舍弃世法,一心修行,与道相应之弟子,为数一千。结得佛法之善缘,永子恶趣之弟子,不可数计。

非人弟子,有长寿王空行母及领离普生玛等善神无量无边。于是,人间的弟子们,在尊者涅盘众会完毕之后,都依着他的教训,到各处深山寂静之处,终生从事修行。

惹琼巴拿着尊者赐给冈波巴的东西,到卫地去找冈波巴大师。冈波巴虽然迟了没有赶上尊者的涅盘胜会,但是上师的加持正使他也向曲巴行来,因此在半途中他们两就互相见到了。惹琼巴就把梅纪巴的帽子和阿嘎惹手杖交给冈波巴,又将尊者入灭的经过告诉了他。冈波巴一听,悲伤得昏了过去。醒来以后,唱了许多祈请上师的歌。这些歌词,都存在冈波巴大师的传记中。冈波巴就迎请惹琼巴到他的庙中去。同时惹琼巴把上乐耳传的教授,全部都传给了冈波巴。

惹琼巴随即就又回到罗若多寺去修行。最后,他即以肉身飞到空行剎土中去了。

寂光、喜惹巴、惹琼玛、萨来娥等弟子也都身飞入空行剎土。至于其他的弟子,也都于圆寂时,往生空行剎土。那些把自己肉身飞入空行剎土的固然稀有难得,就是临终往生的弟子们,也有种种的神异,留下许多舍利子,为佛法和众生作了广大的利益。

以上就是至喜笑金刚密勒日巴从最初作世间法到最后入涅盘,一生一世成就无上正觉的传记。
愿此有殊胜的传记,能感化一切有情,趋向佛道,成就自利利他的究竟事业。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希哦瓦行者篇-3


(此画为尊圣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所绘, 法王于2009年噶举祈愿法会中亲自签名并写下密勒日巴尊者心法的口诀"离贪,虔敬,无散"赠予参予密勒日巴荟供的佛子们)

(以下转录自 大宝法王官方网站, 举祈愿法会第四天日志)

第四天第二座法中,法王续讲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尊者在调服了操普博士后,于曲巴的炽结窟示现病相,并在此将身上的东西依不同因缘分给了弟子。其中,尊者将木碗留给了寂光尊者(即希哦瓦行者)。其故事如下:

尊者在炽结窟示现病态。那时天空中出现了像说法时一样的虹彩、花雨等瑞征。于是大家就知道尊者真的要到他方世界去了。寂光惹巴雁总巴色问惹巴等第子就请问尊者说:「尊者涅盘以后,到那一个净土中去?我们徒众们应该向何处祈祷?」

尊者说:「你们随便在什么地方祈祷都是一样。只要有信心,虔诚诉祷,我一定会在你们的面前的。你们祈求的事,我一定赐给。

「这一次,我要到东方现乐净土去朝礼不动如来。我从前会提起过还有话对你们说,那就是我的遗嘱。我密勒日巴死后,除去极少的几件用品外,什么财产也没有。你们可将我的棉衣和手杖交给惹琼巴,他很快就会回来的,告诉他这两件东西与修气功的缘起有关。在惹琼巴没有到之前,千万莫要触动我的尸体。

「这个主梅纪巴的帽子和沉香木杖,具有以善见善观而弘扬佛法的缘起,付给卫巴顿巴。这个木碗寂光你拿去吧!这个灵盖,雁总顿巴给你吧。打火石给色问惹巴。这双骨头匙子给炽贡惹巴。把这块布垫子分成碎片,分给其它的弟子们,一人可以拿一片去。我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金钱的价值,送给你们的意义,主要的在显示缘起而已!

「我最重要的遗嘱与我密勒日巴多生来聚集的金子,都藏在这个灶头底下。我死了以后,许多无识的弟子也许会因为我的后事而争吵,那时你们可以把那遗嘱打开来看。那里而还有指示你们修行的办法。

「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学佛人,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表面上东做佛事,西做功德;实际呢,他供施一百,心里却想收回一千。这些贪求果报而行佛事的世俗人,就等于把毒药混在美味里进食一样。所以你们不应该为了今生的名闻恭敬而饮下这个『好名』的毒药。那些表面上是佛法,而实质上是世法的事,你们都要彻底舍弃,一心精进,修行纯净的佛法才好。」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希哦瓦行者篇-2

2009年噶举祈愿法会, 祈愿法会第四天第二座法,法王噶玛巴升座主法,开示《密勒日巴大师传》. 此段中再次提到了 希哦瓦行者(即 寂光尊者)在尊者座下时所发生的事:

此段传记从尊者最后在亭日遇到操普博士, 喝下了操普博士要他的情妇献尊者的毒牛奶后的一段经过.尊者知道应入涅的时候快到了.尊者要亭日鸭龙的信士们前来朝见而对大众开示一番. 法会结束后, 尊者应邀到了毒龙顶窟为布尔村的施主们开示期间的事迹, 在此尊者为大弟子寂光尊者等开示了一首道歌「如何有益歌」,在此与诸位分享其前因后果:(中文密勒日巴传 248页到 270页)



(以下转录自 大宝法王官方网站, 举祈愿法会第四天日志)

"布尔的人众竭诚地恳请尊者的大弟子惹巴寂光等,请求尊者到毒龙顶窟茅蓬去居住,尊者就在那里去住了些时,为布尔村的施主们说法。一天,尊者告诉所有的徒众说:「你们如果对于法上有什么疑问,应该赶快问我,我快要走了。」于是徒众们就预备了荟供轮,大家向尊者祈请问法,质疑口授。

最后智贡巴和萨问日巴二人启禀尊者说道:「上师老人家啊!由您的话看起来,您很快就会涅盘了,我们简直不能相信。请您长久住世,可以多作利生的事业啊!」

尊者说道:「我的世寿将要尽了,应该化度的众生,也已经化度完了。凡物有生必有死,其实,生亦不过是死的表征罢了!」

过了几天,尊者果然现出生病的征象,弟子雁总惹巴因为尊者生了病,就集合所有的施主及所有的徒弟前来,祈求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举行荟供。同时对尊者说:「上师啊!您老人家是知道长寿法和药物疗治等法的,现在请您本着慈悲来用一下好吗?」

尊者说道:「从根本上讲起来,瑜伽行者是用不着修什么法的!一切逆、顺、境界莫不是道,病也可以,死也可以。尤其是我密勒日巴,把大恩上师玛尔巴的法都已经修完了,现在用不着修法求神来帮忙;我可以将仇敌做为心爱的伴侣,还要修法求菩萨做什么用?若说那些妖魔鬼怪呢,早经我降伏,都已变成守护佛教的护法了,所以念咒降妖摇铃打鼓这一套法更用不着。我已经转五毒(『五毒』即贪、嗔、痴、慢、嫉五种烦恼;此五烦恼即是五智如来或五如来的自性。)成五智如来(『五智』是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五如来』是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大日如来佛。),还要医药六味何用?现在时间已到,生起次第的幻化佛身,法尔要趋入圆满次第的光明法性中,这是无庸更改的!

「世上的人,由于从前所作恶业的果报,今生受生、老、病、死、等等的痛苦,虽然用医药来治疗或是求佛修法,仍旧不能够解除痛苦。无论国王有怎样的权势,勇士有怎样的雄力,富豪有怎样的资财,美人有怎样的姿色,聪明人有怎样的机智,和演说家有怎样的辩才,他们都要终归幻灭和死亡,这一切都不是用任何息、增、怀、诛的方便所能挽救的。你们如果怕痛苦,喜安乐,我有一个方法,可以使你们不受痛苦常享安乐。」

弟子们说:「那么请上师告诉我们吧!」

尊者说:「轮回的一切法,成者终将坏,聚者终将散,生者终将死,爱者终将离。能于此理有决定的觉悟,就应彻底放弃招致苦果的作业:不求财,不营利,依止一位条件具足的上师,依教修行无生法要。你们要知道修行无生空观,是一切修行中最殊胜的。此外还有其它要紧的话,以后再对你们说。」

大弟子惹巴寂光和总惹巴两人齐向尊者说道:「上师!您老人家如果身体健康,长久住世,不是可以多救度一些众生吗?您也许不受们的请求,住世百年;但是无论如何要请您修一修秘密真言乘的殊胜仪轨,服一点药物,早一点恢复健康。」他们再三的这样恳求。

尊者就说:「如果不是时节因缘已经到了,我原可以照你们二人的话去做。可是如果不是为了利他的缘故而求自己长寿,利用真言仪轨请佛菩萨降临,就等于把皇帝从王座上请下来当佣人使唤一样,这是有罪的。所以你们不应该为了自己,为了此生,而修真言法。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而修真言法,那自然是很好的。我为了一切众生无人山中终生修习最了义的仪轨,所以我也再用不着修其它任何的仪轨了。我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与法界体性一如,不可分离的境界,故不需要再修什么住世法。依着玛尔巴上师的口诀良药,把我的五毒完全拔除净尽了,所以我更用不着任何医药。你们如果不能以逆缘为助道,则不能算是真正的学人。如果时节未到,遇见逆境,障碍菩提道,那么服药修法都是应该的。像这般除遣逆缘转成助缘的时节,并非没有。为了超度下根众生的缘故,世尊释迦牟尼也曾经受耆婆童子医师诊病服药。但是时节因缘一到,佛陀自己也示现入了涅盘。现在呢,我的时节因缘已到,所以根本用不着服药修法了。」

两大弟子又请问道:「尊者一定要为着利他的缘故到他方世界去,那么就请您告诉我们尊者身后和涅盘时供养的方法,怎样料理遗体,怎样做像建塔。此外,再请您告诉我们徒众,如何以闻、思、修、而行道修习。」

尊者说:「我依着上师玛尔巴的恩德,轮回涅盘一切作业皆已净尽。身口意三业在法性中解脱了的瑜伽行者,是不一定要留下尸体的;你们用不着造像,也用不着建塔。我没有贪爱寺庙的执着,既没有庙宇,就用不着嘱咐什么人来作住持。你们将高山雪山无人寂寞之处,当做自己的寺庙好了;在高山上你们为了悲悯六道众生而修行,这就是四时最殊胜的造像;了达一切法本来清净,即是修塔建幢;心口如一,从内心的深处发起祈祷就是最胜的供养。

「如果甘与烦恼及我执深重的人为伍,作损恼众生的事情,那就是违背了学佛人应有的操守了。如果是为了降伏五毒和利益众生,表面上好像是在作恶业,实际上却是在行佛道,这是没有关系的。

「仅是了解佛法而不实际修行,虽然多闻却反成障碍;结果一定堕落在三恶道的深渊里去。所以要思维人命无常,对自己所知道的善恶业努力警策与防护,即使绝命亦决不作恶事。简单的说来,学佛人要对自己知耻,才能行道。你们这样地去修行,可能与某一些宗旨乖谬的论典和书籍所说的话相违反;但是这样做去,是与诸佛菩萨的本意相契合的。所有一切闻思的心要,略言之亦不过如是。我也以为这样就足够了。你们若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也就心满意足。你们对轮回涅盘的一切作业,也可以达到究竟。否则以世俗的眼光和方式来满足我的心愿,是毫无利益的。

你们且听我唱一首「如何有益歌」:

敬礼恩师玛尔巴前,在此集会诸徒众,
听汝老父密勒歌,最后咐嘱应谛听!
依于上师玛尔巴恩,瑜伽行者我密勒,
一切作业皆已毕。汝等后学诸徒众,
应如我教而修行,十方诸佛皆欢喜,
我及诸佛欢喜故,自他事业皆成就;
违我所教诸行业,自他二利俱难成;
坏自他故我不喜。
若师不具净传承,求得灌顶有何用?
自心与法不相合,手持法典有何用?
若不舍弃世间法,依诀修观有何用?
三业与法不相合,念诵仪轨有何用?
恶语利嘴不对治,修行忍辱有何用?
亲仇爱怨不舍弃,纵行供养有何用?
自利之心若不除,徒行布施有何用?
不识六道皆父母,寺庙虽佳有何用?
此心不生清净见,修造佛塔有何用?
若难四时修瑜伽,造佛形像有何用?
心坎深处不祈祷,依时供养有何用?
心中若不化口诀,自讨苦死有何用?
死时不生大信心,观摩佛相有何用?
不生悲哀出离心,舍此弃彼有何用?
不修爱人逾爱己,口说慈悲有何用?
若不降伏烦恼因,承事供养有何用?
若不持续上师教,徒众虽多有何用?
无用无益之作业,招损恼故应舍弃!
所作已作我密勒,于诸烦扰无聊事,
无须多作可休矣。


弟子们听了尊者的歌唱,深为感动,大家都把这个训示铭记在心。"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希哦瓦行者篇-1

2009年的噶举祈愿法会期间, 法王圆满了密勒日巴传记的教授, 而在此期间, 法王在开示中四次提及密勒日巴尊者和其弟子希哇俄尊者(寂光尊者)间的对话, 希哇俄尊者为尊贵的嘉察仁波切的前世之一, 在此转录法王开示的相关内容, 让大家再次从尊者和其弟子间的对话中体会所示现的佛法道理:

前言: 下段之前为尊者为弟子们讲述了自己到了太阳窟修行时, 妹妹琶达前来护持, 尊者并为妹妹说法. 而此时姑母也前来寻找尊者求忏悔的经过. 尊者说到为姑母广说因果之法, 从此其姑母依教修行, 成为一位非常好的瑜伽行者, 获得了解脱. (内容详见中文版密勒日巴传第236页)

■体会空性,更会谨慎因果

尊者说完以后,希哇俄行者就启禀尊者道:「您老人家在求法依师的时候,对于上师那样的虔诚信徒,忍耐受苦,得法以后,在山中那样的精进修行,无论从那一方面看来,都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不敢再修这个法了,可是解脱不了烦恼轮回,应该怎样办才好呢?」说完竟大声痛哭起来。

尊者说:你不要失望,我告诉你,只要你常常想到轮回和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的痛苦,那么你的精进心和求法心就会自然生起的,凡是有心的人,听了「因果法」既能相信,一定也能做到像我这样精进修持的,如果对于佛法不能生起极深的信仰,仅了解一些道理,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样就很难不为八风所动,所以学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对因果报应都不相信的人,嘴里虽然谈论些圣理二量(就是「圣教量」及「理量」。前者是佛陀的训示,后者是根据逻辑因明所推出的结论)相合的空性,可是实际上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实的价值。因为空性这件事,非常微妙,难解难信,如果对空性能生起决定的信解,那便一定可体会到空性并不离开因果,即因果而显空性,因此对因果的取舍和去恶行善,一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尤为谨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恶,这是学佛最要紧的事。

「我最初并不懂得空性,但是对于因果却有坚定的信心,知道自己作了大恶业,将来会堕恶趣,所以心生恐怖,因此对上师的虔诚信服和修行的刻苦精进,都自然而然的办到了。你们也应该同我一样,独自住在山中修持真言乘(即密乘)。如果能这样做,我保证你们一定能够解脱成就的!」

于是藏顿巴普提惹昨就启禀尊者说道:「上师啊!您一定是金刚总持的化身,为了度众生才化现人世,示现这样一个稀有的事迹,否则最少也是无量劫来修行佛道,已经登了不退转地的一个大菩萨!你为了法,不惜身命的去修行,所作所为,处处表现出你是一位非凡的菩萨。像尊者这样的苦行和忍耐,在我们这些凡夫弟子来说,不用说做不到,连想都不敢想!就是想要学,身体也受不了。所以上师您老人家一定是佛菩萨的化身,我们虽然不能像您那样的修行,但是也都知道凡能够见到上师及闻法的众生,都能解脱轮回,这是一定无疑的。能否请您告诉我们,您究竟是哪一个佛菩萨的化身?」

尊者答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的化身,最可能的恐怕还是三恶道的化身吧!你们以我为金刚持,当然会得到加持;可是你们以为我是化身,这对于我固然是净信,然而对于法却成了无比的大邪见!这是因为你们对于佛法的伟大果利不了解的原故。譬如像我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凡夫,而且前半生还作了大恶业;为了相信因果业报,决心抛弃了今世的一切,一心修行,现在离开成佛的阶段也可说是不太遥远了。尤其是遇见一位条件具足的上师,能够受到他的摄受。 得到真言快捷方式的心要口诀,和不为言诠所染,澈见本来面目的指示灌顶,依法修持,所以即身成佛是决无疑义的。

如果此生只是造作恶业和五无间罪,那么命终以后,一定马上就会坠入无间地狱的,这就是不信因果和没有精进修行的结果。

如果由内心的深处,对因果的道理生起坚决的信心,怖畏恶道的苦痛和希求无上的佛果,那么人人都可以和我一样对上师有绝对的虔诚,在修行时有最大的努力和觉证。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办到的。你所说的什么佛菩萨的化身,完全是因为对密宗未能确切了解。

你们应该多读古德们的传记,思维轮回之理,要常常记取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话去努力修行!我曾不顾名闻和衣食发大勇猛,忍大痛苦,独自住在无人的山中修行,因而获得觉受和证解的功德。希望你们也学我一样去好好修行。」

(节录自大宝法王官方网站2009年祈愿法会第二天日志)
http://www.kagyuoffice.org.tw/activity/2009/12_25/HHK_news_20091225.htm)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仁波切的化身之一~寂光尊者

尊者密勒日巴和三位心子-惹琼巴、寂光惹巴及冈波巴(图片来源:大吉祥寺壁画)

密勒日巴尊者在梦中由空行母指示将遇到业障已尽堪摄受的弟子。于是行到崩地的银色的溪水边等着。一位年轻人出现,尊者央求着年轻人念其老迈,载他过河, 年轻人不愿理会他,而后尊者示现神通能力在水面步行渡了河。尊者此举让年轻人当下起了忏悔, 恭敬以及好奇的心,就此展开了尊者驯徒的过程。

因着想学习求法的心,以及在出离心的渐渐增长之下,这位年轻人一一的供养身上所有最珍贵的物品以令尊者受用。从头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衣服,脚下的鞋子,骑的骏马到心爱的妹妹等等。然而尊者以出世间的更高利益已得而一个个的回绝。举个例子,年轻人欲供养尊者精美的袍子以挡寒冷, 而尊者回以: 白净丝绸作衣料,清净戒律作锦衣,正念不忘为裁师,三种瑜伽作图案;合等三要桱以缝纫, 死有光明作垫肩,融合清净幻化身,通达中有为花边,此我行者之衣袍,汝等紫袍我无用……。这一供一回絶的道歌中,道尽了人世间所用之物在密勒日巴尊者眼中皆无作用,以修行成就反而能取而代之乃至于更为庄严的道理。一句句的道歌导引着年轻人走入出世之道。

这位年轻人求法之意甚为坚定,然而尊者却一一的拒絶了他。在年轻人愿以死明志之际,尊者提出条件,告其需舍亲眷,财物,欲乐,友伴,家乡等一切所有,方得向尊者求法。

于是年轻人之后果然应尊者所定下要求,就尊者所教,4个月后来求见尊者,并由尊者座下求得了总总灌顶教授,自此精进的依教奉行。在精进修持后终获觉受。以下是这位年轻人在尊者的指导之下,精进修行后,对来访的朋友所述,令读者再次领会圣者成就所有必经之道:
上师口中一句诀,能抵百千之法本!学经过多我慢因,言诠佛法我舍离!
山崖穴洞师佛前,我有资身之依靠,财富丰饶贪欲因,是故我弃舍家园。
居无定所梀师佛前,为我增信积福处,仆从众多烦恼因,我弃眷属断轮回。

这位年轻人就是仁波切的前世之一,寂光惹巴。在密勒日巴尊者涅盘之后,寂光惹巴继续在山洞中修行,而终得成就,临终以肉身往生空行净土。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仁波切的化身之一~ 禄东赞(噶东真)

噶东真(图片来源:大吉祥寺壁画)

松赞干布的首相大持明噶东真在中国的史籍多以禄东赞一名称之,历史上,大约公元六世纪开始的西藏赞普时代,国王被称为「赞普」,意同「强雄」,大臣被称为「伦」,中文< <唐史> >等史料中记载的迎请释迦牟尼佛像和文成公主的西藏人被称为禄东赞,即大臣东赞之意。这个「禄」就是「伦」的另一种音译。
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我们依据维基百科跟大家介绍这位藏族的圣者噶尔·东赞域松(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667年),中国史籍多以禄东赞一名称之,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生平简历:
禄东赞出生年月不详。松赞干布继位之初,大相穷波·邦色波则谋乱被杀,禄东赞继之为相。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建立吐蕃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他曾于639年640年先后奉命出使尼婆罗和中国唐朝,成功地促使两个邻国与吐蕃和亲,分别派遣尺尊公主文成公主进藏。在出使唐朝期间,禄东赞极为唐太宗赏识。唐太宗封其为唐朝的右卫大将军,并试图通过赐婚诱使他为唐朝效力,但被禄东赞婉拒。
650年左右,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年幼,由禄东赞辅政。初期禄东赞致力于安定吐蕃内部,保持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659年始,禄东赞开始对青海湖一带的吐谷浑等国展开大规模入侵,并于663年彻底灭亡吐谷浑。
667年,禄东赞去世,其孙(汉文典籍记载为其子)论钦陵继为大相,继续把持吐蕃朝政数十年。

另据藏人文化网所述
禄东赞全名为噶尔·东赞宇松,汉文史籍记载不一,有作“薛禄东赞”“筑禄东赞”等的。(分别见《太平寰宇记》、《通典》、《唐会要》。)出身王族家庭,生于今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乡一个叫“冲萨”(意为出生地)的地方,具体生年月日不详。
据名料记载,禄东赞“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旧唐书·吐蕃传》卷一九六、列传一四六、册一六、页五二一九。)松赞干布即位之初,他曾受命为大论,辅佐赞普治理朝政,统一诸羌部落,开拓疆域,创法立制,巩固王权,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对内进行除叛臣,分桂庸(即区分武士及奴隶阶级),查户口,划田界,立丁册,征赋税等重大的政治、经济变革;对外平息诸部反抗等等。特别是他主张与唐朝以及邻国尼婆罗和亲,并几次亲自出使长安通好。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为松赞干布迎请了尼婆罗尺尊公主人藏;翌年(640年)又从松赞干布之命,到唐朝迎请文成公主。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慧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六试婚使:


(禄东赞(左二)《步辇图》唐代 阎立本所绘 图卷左半部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比赛开始,由于吐蕃以外的使臣们有势力,所以他们抢先取去,绞尽脑汁,怎奈几挽也没有穿过去。而聪慧的禄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苫发现一只大蚂蚁,于是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根丝线,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踊头则缝在绫缎上。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把蚂蚁放在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禄东赞吹气的力量,便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绫缎也就随着丝线从九曲明珠中穿过。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比赛开始,但见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区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则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错了。最后轮到禄东赞了,得到马夫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当众马驹被放回马群之中,它们口喝难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紧接着,唐太宗李世宗又出题让指认百只雏鸡与百只母鸡的母子关系。这件事又把其它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禄东赞便把鸡珊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咯”地呼唤小鸡来吃,只见大多数小鸡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禄东赞学起鹞鹰“瞿就儿——瞿就儿——”的叫声,鸡娃听见,信以为真,急忙钻到了各自母亲的翅膀下藏起来,母鸡与雏鸡的关系再被确认开来。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比赛开始,别的使者和随从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弃得满地又是毛,又是血;接着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还没有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上揉皮子。禄东赞则让跟从的一百名骑士排成队杀了羊,并顺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块小块地吃肉,一面揉皮子,边吃边喝边干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噶尔·东赞宇松分辨其根和梢。噶尔遂令人将木头全部运到河边,投入水中。木头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却浮在水面,木头根梢显而易见。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一天晚上,宫中突然擂响大鼓,皇帝传召各路使者赴宫中商量事情。禄东赞想到初来乍到长安,路途不熟,为不致迷路,就在关键路段做了“田”字记号(也有说是涂上颜色)。到了皇宫以后,皇帝又叫他们立即回去,看谁不走错路回到自己的住处。结果,禄东赞凭着自己事先做好的记号,再次地取得了胜利。
第六试:辨认公主。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诸部大臣来到殿前亲自主试。但见衣着华丽、相貌仿佛的300名(也有说500名或2500名)宫女,分左右两队依次从宫中排开,宛如300天仙从空中飘来,轻盈、潇洒、俊美,看的人眼花缭乱。其它使者都没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独禄东赞因为事先得到了曾经服侍过公主的汉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体特征:体态娟丽窈窕,肤色白皙,双眸炯炯有神,性格坚毅而温柔,右颊有骰子点纹,左颊有一莲花纹,额间有黄丹圆圈,牙齿洁白细密,口生青莲馨味,颈部有一个痣。禄东赞反复辨认,最后终于在左边排行中的第6位认出了公主。(参见萨迦·索南坚赞着,陈庆英等译《王统世系明鉴》81—8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五世达赖喇嘛着,郭和卿译《西藏王统记》31—33页,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藏族文学史》29-30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婚试完毕,唐太宗非常高兴,将美丽多才的文成公主许婚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禄东赞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成为传颂千年藏汉联姻的佳话。为此,太宗很器重禄东赞的才识,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并欲以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妻之,挽留他久居长安,不时垂问。然禄东赞称:“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好意,坚持要求回归了故土。其后,禄东赞在太宗伐辽东后,又奉松赞干布之命到长安朝贺,奏表云“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禄东赞带去高七尺,可装酒三斛的黄金所制大鹅一只,反映了蕃唐间的亲密关系和禄东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其它的政绩: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谢世后(子公松公赞先亡),于是吐蕃王位由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因为年幼,政权故由大相禄东赞继续摄理,掌管吐蕃军政事务。他忠实地执行了松赞干布的蕃唐友好和巩固王室政权的各项既定国策。在此之前的贞观八年(625年),平抚了吐蕃本土珞部的动乱;永徽五年(654年);召集会议共商国事;次年(655年),写定吐蕃法律条规;显庆三年(658年),遵芒松芒赞命向唐高宗献金盎、金颇罗等,并要求再度和婚。在吐蕃全境安定之后,禄东赞率兵12万人于次年出击白兰氏(居地在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巴隆或果洛、玉树地区);显庆五年(660年),命其子钦陵率兵攻打吐谷浑;3年后(663年)禄东赞依靠投奔之吐谷浑大臣素和贵,亲自率兵灭掉吐谷浑,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引吐部残兵投凉州。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吐谷浑之故与吐蕃交战,不胜。吐蕃势力渐大,其后“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蔫等州相接;南邻天竺;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册府元龟》卷一OOO,外臣部强盛·页九·11733上。)
仪凤元年(676年),禄东赞因患颈部痈疽之症于“日布”地方不幸与世长辞。后人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曾以多种方法纪念他,其中以美术作品(包括长篇壁画、唐喀画等)的形式再现了他的形象,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图中那浓重的眉毛、高高的鼻梁、连鬓的胡须、民族特点异常浓厚的禄东赞,身着动物饰样的长袍、足蹬皂靴、头扎免冠带巾,在唐朝礼宾官员和译员的陪同下,为松赞干布请婚,进谒坐在步辇上的唐世宗李世民。但见禄东赞全身略向前倾,两脚并拢,双手拱合致礼、神态谦恭。而微微蹙起的眉头与明亮的双眸,揭示了他胸有韬略、善于审时度势和为增进民族情谊的精神实质。
禄东赞逝世后其5个儿子(长赞悉若,早死;次钦陵;次赞婆;次悉多干;次勃论)中之次子钦陵继承了父志,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出任吐蕃大相,掌握着兵马大权,兄弟子侄分据四面八方,形成丁一个强大的禄氏家族统治网。禄东赞及其子掌管吐蕃国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资料来源:
藏人文化网
维基百科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仁波切的化身之一~莲师25弟子之巴支旺朱尊者

巴支汪朱为移喜佛母之兄弟,偕莲师周游全藏。如子之肖其父,巴支汪朱于修行中会悟莲师之教授,而成莲师之心子。结合密咒与手印,擎起普巴杵,以妙观察智之 剑,降伏万法之幻像。只须将普巴杵一扬,可将炽然热浪直迫其敌人将之降伏,消除心灵觉知之一切障碍。宝贵之在家大师,巴支汪朱常偕移喜佛母周游全藏。在在处处均传播早期宁玛派之口耳教授。
(文转自慧光集第二十三集:大圆满龙钦宁体传承祖师传)
又有一说法:
尊者又名: 卡青‧华吉旺修尊者,显现在家持咒瑜伽士相,为莲华生大士所摄受之意子。其现行事业,仅以手稍举普巴橛,便能随意诛杀降伏一切怨敌。尊者依修金刚橛本尊,获得共同及殊胜悉地,为大自在持咒者。颂曰:华吉旺修掌握橛诛法!
来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C7NA1Q.WREPSTjyL.ss-/article?mid=498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尊贵的嘉察仁波切 化身之一:阿难尊者

尊贵的嘉察仁波切 化身之一:阿难尊者

(图:唐代敦煌)

阿难又叫阿难陀,意为喜庆,释迦牟尼的堂弟,在释迦诸兄弟中,他的年龄最小。相传阿难诞生在释迦牟尼修行成道的时期。阿难有一个亲哥哥叫提婆达多,也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曾随释迦出家,后来因在戒律修行方面与释迦意见相左而反对释迦领导的佛教僧团,并且自己成立教团,使得佛教僧团产生了最初的分裂。
释迦成道后,在各处巡行教化,倡导他的教义主张。后来他回到家乡迦毗罗卫国,度化他的妻子、儿子和一些亲属。释迦族子弟中许多人信奉了他教义,并跟随他出家,阿难就是其中之一。
释迦牟尼在各处宣传佛法,身边需人陪伴随行,随着年岁增长,日常起居也需人侍奉。起先他没有固定的侍者,舍利弗、目犍连都曾侍奉过他。释迦五十五岁时,需要有一个常随侍者,他选中了阿难担当此任。因为阿难当时只时只有二十多岁,年轻、健康、手脚灵便,而且强记博闻。凡佛所说,他都能准确记忆。此后二十多年,他与释迦形影相随,基本上参与了释迦牟尼后半生的所有传教活动。因此他在释迦的十大子弟中被称为「多闻第一」。
相传阿难因要侍奉释迦的饮食起居,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宗教修行,故释迦在世时他虽然经常听闻佛法,却未能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弟子的最高修行境界)。释迦去世后,弟子们相聚,商量举行会诵,诵出佛陀所说之法,当时主持其事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以阿难未得罗汉果为理由,拒绝他参加这一聚会,这使阿难非常伤心,受到很大的刺激。他下决心奋发修行,终于在聚会前一天晚上临睡时,在头碰上枕头的一瞬间忽然大悟,证得了阿罗汉果,从而获得了参加集会的资格。
释迦去世后,阿难与摩诃迦叶一起领导了佛教僧团的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维持着教团的生存和发展。他最后逝世于摩竭陀国与毗舍离国交界处的恒河边。遗骸分别由两国建塔奉。公元七世纪前半叶,中国唐代人玄奘去印度巡礼时,还见到了这一遗迹。
在中国佛教寺院或石窟、雕塑、壁画中,阿难往往被塑成正在合掌礼佛的年青僧人,与摩诃迦叶一起侍立在释迦佛的两边,构成「一佛二弟子」的格局。
摩诃迦叶与阿难根据大梵天问佛决疑经里面记载,佛陀有一次在灵山会上只拈了一朵花而不说话,大家都不懂佛陀的意思,只有迦叶尊者展颜微笑,佛陀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阿难副二。」今天这部经在大藏经中已经被抽出去了,可是在宋朝王安石的时候他曾经看过的,而这一段公案也因王安石的介绍而流传了人间。
佛陀入灭以后,迦叶尊者承佛付嘱为佛陀心印的接法人,所以很多教相上的事宜,也由迦叶尊者来统筹处理。好比经藏、律藏的结集,迦叶尊者先犍稚集众,声振天下,所有的阿罗汉都到齐了,迦叶尊者共挑集了上座,连他自己在内一共九百九十九个人,本来要一千名的,其它的上座建议留一个名额给阿难,因为阿难随侍在佛陀身边,他是佛陀的侍者,见闻广、记忆强,结集经典不能少了他。但是因为他还没有证果,所以当一千人集会的时候,迦叶尊者就在大家面前有意激发阿难,于是数落他六大罪状,责问他——
迦叶尊者:「你做佛陀侍者,有一次佛陀身体不舒服,走累了在树下休息,想喝水,你为什么不舀水给佛陀喝呢?」 阿难说:「虽然河水就在邻近,但是因为刚刚有一大队人马,将近五百辆车马经过,把河水弄脏了,一时它澄清不下来,所以我没有办法舀干净的水给佛陀喝,并不是我故意让佛陀口渴,没水喝。」 迦叶尊者说:「佛陀是一个证果的圣人,还怕喝脏水吗?你不让佛陀喝水是你的过失,这是你的一大罪过。」 阿难说:「我心里只有敬意没有过失,但是我尊敬你的德养和教诲,我向大众忏悔。」
迦叶尊者又对阿难说:「佛陀涅盘以后,你让女众比丘尼看佛陀的遗体,而且还让她们把佛陀的脚弄脏了,这是大不敬,也是你第二件罪过。」 阿难说:「佛陀入灭大家都很悲伤,女人更是感情脆弱,是她们悲伤啼哭的眼泪弄脏了手,以致弄脏了佛陀的脚,并不是故意的。我心无不敬,而且也只有这么做才是办法,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众忏悔。」
迦叶尊者又说:「你向佛陀求情,准许女子出家,使正法减少五百年,并且使许多庄严的事变质,使檀越降低了热诚、信心,不再护持,减损福德因缘,这是你的第三件罪过。」阿难说:「世尊的姨妈瞿昙弥,她有抚养佛陀成长的大恩,瞿昙弥恳切哀求,谁能无动于衷呢?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但我尊敬你,我向大众忏悔。」
迦叶尊者又说:「你为佛陀缝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僧人穿的大衣袈娑)…,你在为佛陀缝僧伽梨的时候,竟然用脚踩着缝它,这是你第四件罪过。」 阿难说:「我并不是憍慢不恭敬,因为我当时私下,找不到人来帮忙我抓着把袈娑撑平,我只得用脚帮忙,我心念无过。但我尊敬你,我向大众忏悔。」
迦叶尊者接着说:「佛陀在入涅盘之前,有一次曾问你,而且问了你三次,佛陀是不是该住世一劫或是更长的时间,你竟然都默不吭声,让天魔有机可乘,竟然答应佛陀这么快就入涅盘,这是你第五件大过。」 阿难说:「我实在不是有心这么做,当时我正在打坐,因为功夫不深被天魔干扰,有意蒙蔽我,让我听不到佛陀的问话,实在不是我所心愿的,我不是有意这么做。但是我尊敬你,我向大众忏悔。」
迦叶尊者又说:「佛陀曾说过一些杂碎、一些杂琐、细碎的戒律要改掉,佛陀入灭的时候你竟然不问佛陀,不问佛陀杂碎戒指的是那些?这是第六件大过。」阿难说:「当时我因悲伤过度,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也忘了有这件事情该问佛陀,不是我故意不问的,我不是有心犯错。但我尊敬你,我向大众忏悔。」
佛陀入灭,迦叶尊者发挥对阿难亦师亦友的情谊,在严格戒行庄严的要求下,让阿难当众忏悔而得到清净,并刺激他精进办道,说九百九十九人在这里等候你,你赶快去用功早点回来报到。阿难不是一位泛泛者,其实他说自己致力多闻未全道力,但是真正用起功来,也是在一日间,就在身疲力竭要倒下睡觉的那一剎那,他终于悟道而证得阿罗汉果,终于回到现场,完成了经藏结集的庄严功德。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尊贵的嘉察仁波切 化身之一: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Vajrapani),又称金刚萨埵(Vajrasattva)、「执金刚菩萨」(Vajradhara)、「金刚勇猛心菩萨」、「金刚手秘密主」、「金刚上首」、「金刚藏」、「秘密主」等。是佛教的大菩萨,通常身现一手持,一手持金刚杵之相。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
部分密教人士认为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异名,密教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据其说法,金刚萨埵具大神通,可以号令诸天神将、夜叉以降服妖魔,甚至能以珍宝护持修行者。其护法神有象征知识、财富的毗沙门天象鼻天等大神。龙王阿修罗王等,也都护持金刚萨埵。
《理趣释金刚萨埵初集会品》曰:金刚萨埵「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幔印,右手抽掷本杵大金刚,作勇进势。本杵者,本来清净法界也。左手作金刚幔印者,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右手抽掷五智金刚杵作勇进势者,令自他甚深三摩地,顺佛道念念升进,获得普贤菩萨之地。」《理趣释毗卢遮那理趣会品》曰:「金刚萨埵菩萨,背月轮戴五佛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铃,半跏而坐。」

起源与化身
藏传佛教的许多派别,认为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代表无限力。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有说其功德利益,在此请阅读: http://www.cbeta.org/result/T20/T20n1129.htm
数据源:维基百科
【金刚手菩萨赞颂集】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诺布仁波切谈尊贵的嘉察国师

时间:2003.02.03 地点:台湾宜兰噶玛噶举行持法轮中心

感谢宜兰噶玛噶举行持法轮中心提供
弟子问:“可否谈谈噶玛噶举传承法王子之一的嘉察仁波切?”

诺布仁波切 答: 由于嘉察仁波切的功德相当广大,而我只知道一点点,无法将仁波切他的广大的功德详述,但在此我将我所知道的略而说之。
在过去,嘉察仁波切的曾是密勒日巴的大弟子,名为息哇惹巴-寂光尊者。在息哇惹巴圆寂时,显现全身化空消失,进入空行净土。而后第一世嘉察仁波切,名字叫唐念诺布,“唐”意为"草原",“念”意为"捡回来",“诺布”意为"宝"。因为第一世的嘉察仁波切,原本是当时的噶玛巴在草原上捡回来的孩子,噶玛巴将嘉察巴带回祖普寺后,嘉察巴就不断的忆起他自己是息哇惹巴。后来噶玛巴以嘉察巴为自己的代理人,且中国也尊嘉察巴为国师。

现今的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禅定境界极为高深,且不爱与人闲谈,受到众多上师的赞扬。由于第十二世嘉察巴的大成就,所以第十七世噶玛巴很多的教法,都是向第十二世泰锡度巴、第十二世嘉察巴所获得。要能当上噶玛巴的上师,都要是在修行上证悟非常圆满才可。能成为噶玛巴的上师,是相当了不起的。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嘉擦仁波切尊者访问记 - 仁波切自述自己的简单传记

此篇刊出于1984年3月5日第4/5期法露杂志,记录了当年 (1982)仁波切造访台湾的报导,此篇是尊者对于自已传承历史的介绍,以及一些问题的答复。杂志社为了寻找这篇文章翻了近六十几期的杂志,在此感谢杂志社的付出,为了尊重原出版单位,本篇专访全文原文刊出未做任何更动。
法露杂志社社址:台湾高雄县冈山镇乐群路第十号

嘉擦仁波切尊者访问记

An interview with H.E. Gyaltsab Rinpoche 缪树廉译

此项访问是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一日,星期一,在噶举林 (Kagyu Ling) 举行,由嘉福瑞艾施摩尔 (Geoffrey Ashmore) 主持,莎瑞高登 (Sarah Gordon) 记录,噶举三昧林 (Kagyu Samye Ling) 的肯何姆斯 (Ken Holmes) 议英。

(编者按:根据原文大写“THE THREE TIMES”来推测,“三世”可能是一个杂志刊物或是一个组织的名称)

三世:首先,我们要感谢尊者接受我们的访问。能否请您先告诉我们一些嘉擦传承的历史?
仁波切:嘉擦的传承上溯佛的时代,当时的嘉擦即是佛的侍者阿难。后来,他成为密勒日巴的弟子,名叫希瓦欧 (Shiwa O)。

然后,他又成为第六世噶玛巴东瓦敦登(Thongwa Dondon) 的大弟子,取名嘉擦葛瑞宝遮登普 (Gyaltsab Gushri Paljor Dondup)。任命嘉擦仁波切为摄政的就是第六世噶玛巴。以此摄政身份,第一世嘉擦成为第七世噶玛巴确着嘉措 (Chodrag Gyatso) 的上师。他将Kangyur及Tangyur方面的法本传授给噶玛巴,也传授噶玛巴许多其他法本的批注和灌顶。

第一世嘉擦活佛圆寂之后,他的转世被发现了。第二世嘉擦取名塔希南嘉 (Tashi Namgyal)。就是这位活佛得到了第七世噶玛巴所赠的红色菩萨宝冠;噶玛巴说嘉擦塔希南嘉的证悟与噶玛巴的一样,因而将红宝冠赠给他。(编者:请参阅本期封面图片)

嘉擦塔希南嘉为第八世噶玛巴米却多杰 (Mikyo Dorje) 主持即位仪式,后来又授噶玛巴沙弥戒和许多法教。第二世嘉擦活佛圆寂之后,他的第三世被发现,并且成为噶玛巴米却多杰的大弟子。

到了第十世噶玛巴却云多杰 (Choying Dorje, 1604-1674) 的时代,也就是第五世嘉擦活佛的时代,战争发生,拥护格鲁巴 (Gelugpa) 的军队即将摧毁所有噶举派的主要寺院。第五世嘉擦活佛是一位极具善巧方便的人。经由他的居中调停、经由他与政府以及达赖喇嘛之间的微妙谈判,才使得噶举寺院未遭毁坏。

其时,由于当地的战争,噶玛巴到中藏边境的章 (Chang) 区避难。嘉擦活佛出面交涉,争回族普寺 (位于西藏中部的噶玛巴本剎) 的管理权;他于是邀请噶玛巴返寺。

此事之后,五世嘉擦活佛就圆寂了。他接着在章区转世。

第十世噶玛巴得知嘉擦活佛转世,于是就去请求活佛的父母将婴儿─转世的嘉擦仁波切─交给他。然后,噶玛巴回到西藏中部,善巧方便的说第六世嘉擦已转世做噶玛巴本人之子。由于上一世嘉擦与第五世达赖喇嘛之间的伟大友谊,第十世噶玛巴因而极受爱戴 (因为是达赖喇嘛伟大的朋友之父)。

就这样,第六世嘉擦成为第十世噶玛巴的弟子。此后各世嘉擦活佛都一直与噶玛巴有着亲密的关系。目前的嘉擦是第十二世。

三世:身为第十二世嘉擦活佛,您能否谈一谈您的生平?

仁波切:我是在西藏的奈莫 (Nyemo) 地区转世的。我的家族是莲花生上师的ngakpa弟子的直系后代,这些弟子都是未受戒的成就者。四岁时,我被第十六世噶玛巴发现,带回族普,当我六岁的时候,由于中共军入侵,法王决定离开西藏,并携我同行。

离藏之后,我们首先在锡金的隆德寺住下来,在那里法王传授我许多灌顶及法教。我十三岁时,新的隆德寺建好了,从此我就住在新的隆德寺,在法王跟前受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所有地位高的活佛,都从创古仁波切学法,尤其是研究大乘的论著及有关的学科。

三世:身为嘉擦转世,您有没有受过某种特殊的教育?

仁波切:我接受的是转世的大喇嘛所受的教育,与其他大喇嘛所受的教育并无分别。这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论及注疏。不过,每一位大喇嘛,由于他以前诸世的影响力,都自然会有些专长,这并非因为曾受特殊训练,而是来自过去生中的成就。

三世:「嘉擦」意为「摄政」,做噶玛噶举派的摄政有何职务?

仁波切:「摄政」的主要意思是,噶玛巴不在的时候,就由嘉擦仁波切以摄政身份,代表法王。在西藏,这中间包括照顾族普寺,及于法王出国时,代法王摄政。如果法王圆寂了,嘉擦就代理法王的职务,与一般所谓的摄政完全相同。

三世:您想回西藏吗?

仁波切:关于回西藏一事,我没有什么想法。

三世:尊者,您对我们的上师噶玛辛雷仁波切喇嘛 (Lama Karma Thinley Rinpoche)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

仁波切:我十四岁的时候,隆德寺举行了一次非常特殊的多杰法布 (Dorje Phurbu) 集体闭关。那是一次半闭关,并非彻底闭关。许多喇嘛都来参加,各有所司。其中的一项职务必须由一位极有智慧的喇嘛来担任,他要留神每一件事,确保诸事如法成就,并要注意每一位喇嘛在修行上是否有障碍。这是由一位喇嘛来担任的特殊职务,担任此项职务的喇嘛称为「监察」。那一次噶玛辛雷仁波切喇嘛被法王选任「监察」,我对他担任此项职务的印象特别深刻。

三世:这是尊者第一次访问西方。您所得到的印象如何?

仁波切: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我一直是来去匆匆,走马看花,没有时间仔细的观察和了解。

三世:您对噶玛噶举传统正在西方建立起来有何看法?

仁波切:大体上,我对佛法正在西方建立和宏扬感到非常高兴。人们对修行似乎真感兴趣,他们能有机会接触到完善的修行方法是一件很好的事。

三世:我们能否在此修学像在西藏所传授的佛法?

仁波切:修行都是一样的。

三世:要了解法教,懂得藏文所占的重要性有多大?

仁波切:我不敢确定。我对有关这一方面的问题知道得太少。藏文将法教完美的表达出来;以藏文写出的法教很容易了解。如能将藏文法教准确无误的译成其他语文,则译文就和藏文一样好,因为佛所教之法适于用各种语文来表达。藏文没有什么特殊的长处可将佛法表达得更好。当然这完全要靠笔译和口译的专才。只要没有误译,以英文传法就像以任何其他语文传法一样好。

三世:奉行法教包括学与修。能否请您开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仁波切:首先,学是指研究经论,而修则是指藉坐禅等方法开悟。二者都是学佛的人所必须做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形下,如果时间不够用,就应以概括的方式来学,也就是应该来研读概述经论大意的法教。这样就可有时间修。如果没有很多时间可用,就以这种概括的方式来学,不要耽误了修。

三世:对我们这些抽不出很多时间的人来说, 哪一种是我们应该专注的最佳修法?

仁波切:最重要的是修Lojong,即「修心七要」(Seven Points of Mind Training),因为这种修法适用于一切,适用于你的工作和你所做的任何事。(注:有关修心七要,请参见仁波切于2008开示:修心七要精要实修

三世:请问尊者还会再来西方吗?

仁波切:如有必要,我会再来。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A BRIEF HISTORY OF HIS EMINENCE THE GOSHIR GYALTSABPA


His Eminence the Goshir Gyaltsab Rinpoche and his line, whose name and fame has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has been appointed as a vajra Regent by His Holiness the Gyalwa Karmapa, the lord of all Buddhas, to preserve and propagate the Kagyu lineage.
In general, His Eminence is the emanation of Vajrapani, the compiler of all vajrayana teachings. During the time when Buddha Sakyamuni came on this earth to give us the holy sermon, His Eminence was prophesied to be the greatest of all learned hearers of the Dharma, and he incarnated as Arya Anand, one of the eight main followers of Lord Buddha, and he compiled the Sutra Pitak, in which the main teachings of meditation have been explained. He was the first to help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tection of Lord Buddha's teaching on this earth. In particular,
when the Protectors of the three races (Rigsum Gonpo) first brought the teachings of Lord Buddha to Tibet, His Eminence had incarnated as Gar Tong Tsen, the holder of wisdom, who was the chief privy council of the great king Song Tsen Gampo, and when he was sent to receive the emanations of the white and green Tara, the two princesses Gyalsay Konjo and Belsa Tritsun from China and Nepal, he brought the holy images of Buddha Sakyamuni and Jowo Mingyur Dorje to Tibet for the benefit and well-being of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Consequently, the Buddha Dharma has shine forth like the sun in the whole land of Tibet.

His Eminence's emanation went forth as Khar Chen Palgi Wangchuk, who was one of the twenty five disciples of Guru Padmasambhawa, and during the time of Tibet's crown yogi, Jetsun Milerapa, His Eminence manifested as a great spiritual son known as Repa Shiwa Wod.
The sixth Karmapa Thongwa Dhonden has also unmistakably recognized and identified him to be the emanat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holy beings and blessed with the name Paljor Dhondrub the first Gyaltsabpa. His Eminence then received the general and extraordinary initiations, transmissions and teachings of different schools, and became a master in all of them and specially called the prince of the Kagyu Lineage of Vajradhara's kingdom. He later became a perfect master of the new and old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 So Goshir Paljor Dhondup was installed and appointed as regent and spiritual son by His Holiness The Gyalwa Karmapa, and since Gyaltsabpas were became the successive regent of Karmapa.

The Line of Gyaltsabpas are as follows (please click the link to see the photo):


1st Gyaltsab Rinpoche
Goshir Paljor Dhondup ..1416-1478

2nd Gyaltsab Rinpoche
Tashi Namgyal ..1487-1515


3rd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Paljor ..1516-1546

4th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Dhondup ..1547-1613

5th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Chokyang ..1617-1658

6th Gyaltsab Rinpoche
Norbu Sangpo ..1660-1698

7th Gyaltsab Rinpoche
Konchok Odser ..1699-1765

8th Gyaltsab Rinpoche
Choephel Sangpo ..1766-1820

9th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Yeshi ..1821-1876

10th Gyaltsab Rinpoche
Tenpai Nyima ..1877-1893

11th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Gyatso ..14-1952

12th Gyaltsab Rinpoche
Dakpa Mingyur Gocha-1954 -Present



The Gyaltsabpas come on this earth, sometime as teachers and at other times as disciple of the Gyalwa Karmapa, to perform Dharma activities such as to build new monasteries, construct centres of learning and retreat centres for meditations and other vast fields for the benefit of countless sentient beings.
Moreover, during the Mahaparinirvana of His Holiness the Gyalwa Karmapa, the Gyaltsabpa's main work and Dharma activities are to perform prayers and make offerings for the swift finding of His Holiness's next reincarnation, to look after and assist the remaining followers and to enthrone the young reincarnated Holiness on His holy fearless golden Throne . To offer and teach His Holiness the ordination of Pritimoksha and Boddhisattva vows and finally to transmit all the precious lineage's profound initiations and transmissions of the doctrines.

They teach and expound the profound texts of sutras and tantras, Naropa's unique resource of the six doctrines or yoga of Dharma, the path of liberation through Mahamudra and so forth. In this way, the Gyaltsabpas teach and offer the deep and profound Dharma of the Golden Rosary of the Kagyu Lineage, thus they satisfy and fulfil the sacred wishes and aspirations of His Holiness The Gyalwa Karmapas.
Wonderfully, during the lives of each Gyaltsabpa their chief spiritual teacher and presiding deity appear personally to them and make prophesies as well.

The Gyaltsabpas were installed as master of Dharma and holder of hidden treasures by the great treasure-revealer Rigzin Jetsun Nyingpo and others. The Chinese Emperor Ta Ming Ching Thung offered the honorable Title of Goshir (Lord of Dharma) to the first Gyaltsabpa, signifying his kind activities and vast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a golden seal. The first Gyaltsabpa was thus honored and respected by all walks of live during the time. So His Eminence's broad learning and high qualities are inconceivable.

During a crucial and unfortunate time, when a war waged by Mongolia on the Tsang or central province of Tibet in 1641 and destroyed and dismantled all the Kagyu monasteries, including Tsurphu Monastery, the main seat of all the Karmapas, which made the tenth Karmapa to flee from Tsurphu to Jang Sa-Tham.
So during that sad period it was fifth Gyaltsabpa Dakpa Chokyang, who revived and reconstructed all the monasteries and helped the Kagyu tradition and lineage to survive and glow as before once again for the benefit of countless beings.
In this way all the successive Gyaltsabpa had always been compassionately serving the Buddha Dharma in general and Kagyu lineage in particular till today, where the Buddha Dharma is more demanding and needs of the whole world.

Young 12th Gyltsab Rinpoche



As such, the present twelfth Gyaltsab Rinpoche, was also identified and recognized by His Holiness The sixteenth Gyalwa Karmapa Rangjung Rigpai Dorje in 1954, the year of wood horse with all the wonderful signs of a holy being. Then, at the age of four in the year of Fire Bird (1958) on the full moon of sixth Tsurphu month, His Holiness The XVIth Gyalwa Karmapa cut the crest of hair of His Eminence, just as the sun was coincidentally rising at the summit of eastern mountain, and His Holi-
ness stated-"This is a wonderful and auspicious sign".

So after much rejoicing and cheerful talk and play, His Holiness blessed and bestowed him with vajra name: Gyaltsab Karma Dakpa Tenpa Yarphel Mingyur Gocha Thinley Kunkhyab Pal Sangpo and grant the ordination and precepts of an Upasaka. Thereafter, on the 22nd of the same month His Holiness The Gyalwa Karmapa formally enthroned at his Lion Dharma Throne and crowned the Golden Red Crown with prayers of benediction, vast offerings and blessings. The grand event of enthronement was organized and honored by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ssociations and committees of monasteries, and was graced by the presence of many distinguished guest and vast gathering of people from every corner.

Consequently, His Eminence sought and obtained all the sacred initiations, instructions and transmissions of the Kagyu Lineage in general, and specifically the Kamtsang Kagyu in particular from His Holiness Rangjung Rigpai Dorje like emptying a full profuse vase into another. He also approached to many other great masters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Buddhism. Thus His Eminence the 12th Gyaltsab Rinpoche is a perfect living master who spend all his time in meditation and study of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never involved in any kind of worldly pleasures.

Having being one of the spiritual son and regent of His Holiness The Karmapa, His Eminence always think of Karmapa and after Mahaparinirvana of sixteenth Karmapa, His Eminence has starting from performing various prayers for the swift rebirth, searching and relocating the 17th Karmapa, Gyaltsab Rinpoche is totally involved day and night in all the concerned matters and dedicated all his time and efforts in the service of His Holiness, for which the whole followers of His Holiness around the world and specially the people of Sikkim are the true witness for such dedication, deep concern and services.
Matter of fact, after finding His Holiness The 17th Karmapa Ogyen Trinley Dorje, with the proper seal of approval by H.H.The Dalai Lama and genuine prediction letter left by 16th Karmapa, His Holiness The 17th Karmapa was enthroned at His
main seat in Tibet Tsurphu Monastery by His Eminences Tai Situ Rinpoche and Gyaltsab Rinpoche. His Eminence Gyaltsab Rinpoche also had offered many initiations and transmissions of important Karma Kagyu lineage to His Holiness the 17th Karmapa Ogyen Trinley Dorje.


Source from: Palchen Chosling Monestery, Ralang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尊贵 国师嘉察仁波切略传

资料来源: 锡金大吉祥寺

照片来源: 锡金 RALAM

名声响誉世界的尊贵的国师嘉察仁波切被诸佛之首,尊圣的嘉华噶玛巴指定为其金刚摄政,以协助保留并传扬噶举传承。一般来说,嘉察仁波切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是所有金刚乘教法的汇集者。在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娑婆世界为我们宣说珍贵佛法的时代,仁波切便被预言为所有听法者之中最为伟大的一位,他化身为佛陀八大弟子之中的阿难尊者,结集经典,而禅修的主要教导也在这些经典中被解说。他也是第一位帮忙结集并保存佛陀教法于世间的人。特别是当圣三部主(Rigsum Gonpo)的保卫者们首次将佛陀的法教带入西藏的这个时代,仁波切化身为伟大的藏王松赞干布的首相大持明噶东真,奉命前往尼泊尔和中国,迎请白度母和绿度母化身的赤准公主和文成公主,并请回释尊八岁身量及十二岁身量之等像,利益藏土众生,从此佛法如同慧日,遍照整个雪域西藏。第二佛 莲花生大士度化藏地时,尊着化现为莲师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的喀钦巴之旺祝;而西藏最伟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大师住世时,尊者转世为其法子希哇俄。前段所述之有关仁波切在过往化现的圣者皆由第六世噶玛巴通瓦敦殿无误认证,并命名第一世嘉察仁波切为 “帕久东住”(吉祥功德圆满)予以加持之。之后仁波切接受了不同学派共与不共的灌顶、口传及教授,最后仁波切成为这些新旧西藏佛学院中一位伟大的上师,特别被尊称为金刚乘王国中噶举传承的王子。并且被尊圣的嘉华噶玛巴指定为其摄政兼法子,自此之后,历任嘉察仁波切均成为噶玛巴的摄政。


历代仁波切的名号以及其年代如下:
第一世嘉察仁波切 (勾西帕久东住) ..1416-1478
第二世嘉察仁波切 (塔西南佳) ..1487-1515 第三世嘉察仁波切 (绰巴帕久) ..1516-1546
第四世嘉察仁波切 (绰巴多竹) ..1547-1613
第五世嘉察仁波切 (绰巴邱扬) ..1617-1658
第六世嘉察仁波切 (诺布藏波) ..1660-1698
第七世嘉察仁波切 (昆秋欧泽) ..1699-1765
第八世嘉察仁波切 (却帕藏波) ..1766-1820
第九世嘉察仁波切 (绰巴依喜) ..1766-1820 (?)
第十世嘉察仁波切 (天培宁玛) ..1877-1893
第十一世嘉察仁波切(绰巴蒋措) ..1914-1952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德巴明如莪察)..1954 至今

历代嘉察巴示现于世时,跟嘉华噶玛巴互为师徒,为利益一切有情,其广大法行包括建立新寺庙、佛学院及闭关中心等。此外,当尊圣的嘉华噶玛巴圆寂时,嘉察巴的主要工作及法行就是不断地祈请以及举办荟供以期迅速找到噶玛巴的转世,此外, 仁波切也在此期间照顾和协助信徒,也为新转世的年幼噶玛巴在黄金宝座上举行座床典礼。仁波切授予并教授噶玛巴出家戒及菩提戒,并传授所有珍贵传承的深奥教义及口诀。历代嘉察巴以传授经续之奥义、那洛六法、大手印解脱道等来延续噶举传承甚深珍贵教义之精华,从而圆满成就大宝法王之圣愿。再者,每位嘉察巴在世时,其主要上师及本尊,都会现身其前,予以授记。伟大的岩藏发现者历晋嘉尊宁布及其它大师,推崇 嘉察巴为佛法大师及岩藏护持者。大明靖宗曾御封「国师」尊衔及金印一枚给第一代 嘉察巴,以彰显其慈悲及甚深广大的智慧。第一世嘉察仁波切备受各阶层人士所尊崇,其广博的学识及高量的修养不可思议。1641年蒙古对西藏发动攻击,在这不幸的年代,所有的噶举寺院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包括了历代法王噶玛巴的主寺-楚布寺,这迫使了第十世法王噶玛巴必须离开楚布寺避难至绛萨塔姆。在这悲惨的年代,第五世嘉察仁波切(绰巴邱扬)为了利益无量的有情众生,绰巴邱扬重建了所有噶举传承的寺庙,复兴发扬噶举传承教法。直至今日在这个更需要佛陀教法的娑婆世界,继任的嘉察巴仁波切以他的慈悲心持续的为佛法及噶举传承而努力。(这一世的仁波切)现今第十二世 嘉察巴之转世也是由第十六世 嘉华噶玛巴大宝法王所授记道,仁波切于1954年,木马年,将在有着圣人降临的许多吉祥征兆下诞生。四岁时,即公元一九五八年,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在太阳升到东山顶时为其薙发举行皈依仪式。法王宣示,这是一个吉兆。经过了一番欣喜的交谈和嬉戏后,尊贵的法王赐予灵童金刚法名「嘉察,噶玛,札巴,殿巴,雅佩,敏究,果恰,亭立,昆察,巴,桑波」并授与优婆塞戒(居士戒)。同月二十二日,嘉华噶玛巴以祈福、广大荟供以及加持的方式正式为仁波切在狮子法座上举行升座大典以及以金红宝冠加冕之。这个盛大的升座法会由各组织、协会和寺院所发起,予会者来自于各地的精英以及四面八方各地的大众,这使该场典礼增色许多。之后,仁波切的向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让炯日佩多杰 (自然全知金刚)求法,并获得所有共(噶举)和不共(冈仓噶举)传承的灌顶,教授和口传。法王将他的尊贵教法倾囊相授。就如同将瓶中的水全部注入另一空瓶中一样。仁波切也亲近了许多其它教派的伟大上师。因此尊贵的第十二世嘉察巴仁波切是一个圆满实修的大师,他将所有的时间用在禅修以及佛经典的研究上,从不沾染丝毫的世俗安乐。仁波切身为尊贵的大宝法王心子及摄政,仁波切总是无时无刻心系着法王,当十六世大宝法王圆寂之后,仁波切立即的做了许多祈请,祈愿法王尽速转世,寻找及重新安置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嘉察巴仁波切日以继夜的全心投入致力于服侍法王,如此的献身服侍是所有法王的追随者尤其是位于锡金的人们所共同见证的。事实上,在寻回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乌金听列多杰之后,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乌金听列多杰根据第十六世大宝法王所遗留下来真实的预言信并经尊贵达赖喇嘛尊者所认证,由尊贵的泰锡度仁波切及嘉察巴仁波切的见证下在楚布寺进行正式坐床典礼,尊贵的嘉察仁波切将许多法教及重要的噶玛噶举传承的灌顶和口传授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乌金听列多杰。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国师嘉察巴仁波切 (H.E. Goshir Gyaltsab Rinpoche) 传略


仁波切为密续结集者金刚手萻萨之化身。当释尊住世时,仁波切化身为佛陀八大弟子之一的阿难尊者,藏名贡噶奥,世尊授记尊者为多闻第一。为三藏中经藏之结集者,有关佛法中之禅定修持法要,皆摄于经藏之中。当三族依怙(历顺贡布)首次将佛陀教义引入西藏雪域时,仁波切化现为大持明噶东真,任松赞冈布王之首相,奉命前往尼泊尔和中国,迎请白度母和绿度母化身的赤准公主和文成公主,并请回释尊八岁身量及十二岁身量之等身佛像,利益藏土众生,从此佛法即如慧日,遍照整个雪域西藏。莲花生大士弘化藏地时,仁波切化现为莲师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的喀钦巴支旺祝。密勒日巴大师住世时,仁波切转世为其法子希哇俄,以上仁波切历次化现圣者利益众生之事迹,皆由第六代大宝法王 噶玛巴所认定,并命名为「吉祥功德圆满」以加持之。
历代 嘉察巴仁波切以传授经续之奥义、那洛六法、大手印解脱道等,来延续噶举传承甚深珍贵教义之精华,从而圆满成就大宝法王之圣愿。再者,每位嘉察巴在世时,其主要上师及本尊,都会现身其前,予以授记,伟大的岩藏发现者历晋嘉尊宁布及其它大师,推崇 嘉察巴为佛法大师及岩藏护持者。大明景宗曾赠「国师」尊衔及金印一枚给第一代 嘉察巴,以彰显其德。
第十六代 噶玛巴大宝法王对现今第十二代 嘉察巴之转世,事前曾做如下之指示:「嘉察札巴嘉措之法脉,于木马年,在种种殊胜吉兆中,灵童诞生于幸福家庭,父名罗佐,母名佐玛,居于距族普快马奔驰二天路程之西部高原上。」如所授记,于公元一九五四年,岁次甲午,藏历七月十一日,具有种种瑞兆诞生之灵童被认定;四岁时,即公元一九五八年,岁次丁酉,藏历六月十五日,当第十六代大宝法王亲自为其薙发时,朝日正升至东山之岭,法王宣示,此为吉兆,赐金刚法名「嘉察,噶玛,札巴,殿巴,雅佩,敏究,果恰,亭立,昆察,巴,桑波」。同月二十二日, 噶玛巴大宝法王,再驾临嘉察仁波切之驻锡地—祖普邱噶贡,为仁波切戴上金红色宝冠,并在国师之狮子宝座上行陛座大典。
当时各地寺院也以隆重仪式来庆祝此一吉祥殊胜的日子。然后仁波切即开始向大宝法王求法,法王倾囊相授。第十二代嘉察仁波切是一位显密圆通之上师,亦为第十六代大宝法王之四杰出法子之一。十六代大宝法王圆寂后,仁波切长驻于隆德寺,担任那澜陀佛学院院长,并守护隆德寺至今。
转载来源: http://tw.myblog.yahoo.com/hegyaltsab-rinpoche/article?mid=9&prev=100&l=f&fid=6